- 关羽VS赵云,谁更胜一筹
- 《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赵云到底哪个更加厉害
- 三国初期,张飞曾喊话,要一枪刺死赵云,如果真的两人单挑谁赢
- 赵云单挑周仓,刺了三枪都没刺死他,换成张飞多少回合能刺死
- 《三国演义》卧牛山下关羽若与赵云不认识,真实单挑了是什么结果
关羽VS赵云,谁更胜一筹
这种比较,我直接从正史入手了。之所以不在三国演义里比,是因为问题是:赵云和关羽到底谁厉害,而不是:罗贯中到底把哪个写得更厉害。分两个层面比:1.个人战力;2.将才帅才。关羽个人战力关将军在历史上的个人战斗能力,只说一个就够了:万军斩颜良。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诸位看了不知作何感想。有没有觉得"不又是一个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么,早习惯了?"别急,如果告诉您:整个三国正史里,真正做到万军中取上将首的,这是一个孤例,不知您又会作何感想。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注意,这是现实,不是小说:颜良几万精兵,一列列严整有序,站那里呢,固若金汤的站着。颜良自己站在后面的主将麾盖下。关羽呢?一人,一马,一刀,径直朝颜良几万人马冲去,冲开了一条路,还冲到了颜良跟前,还只用了一刀,把颜良刺于马下,几万人围着关羽,他就这么下马,把颜良首级割掉,拴在马上,再上马,提刀,原路返回。文学创作和历史事实的差别不消说了。古往今来无数文学作品里的两阵相杀,无非是:两将单挑,一位被斩,活着的那位挥军掩杀,大破敌军。事实上,古代两军交战,武将单挑的例子是极少的,也根本不需要。那都是写出来让读者看着过瘾的。尤其是三国演义这种历史演义小说。动辄就是两位将军几十几百回合的单挑,根本没有的事儿。而关将军杀颜良,可不是什么文学创作了,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儿。现实里,都知道,再勇猛能打不怕死的人,十个人一起上,他能怎样?不敢一起上?没关系啊,使绊子呗。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强,如果不知道团结人,在众人面前,那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充其量让人觉着这人蛮厉害罢了。想到这儿,不知您有没有点儿毛骨悚然?所以了,关将军的个人战力是怎样的存在?答:就是整个历史上,都是第一流的历史级存在。将才帅才这方面,他的代表作是北伐。先铺垫背景。刘备去打益州,让关羽督荆州事。荆州北边是曹仁镇守。曹仁在历史上:......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旅淮、泗之间。青年时代:结交同龄人,达到上千人。所以曹仁在青年时代就是豪侠性格。太祖器其勇略。将才:勇敢,有谋略。(太祖)以仁行征南将军,镇荆州。也有一定帅才:负责守魏国南方门户,独当一方的大将。基本可以说,曹仁是当时曹操手下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武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在樊城攻打曹仁。关羽做到了这几件事:把曹仁围在樊城打时汉水暴溢......仁人马数千人守城......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把曹操五子将里位置最高的于禁逼降曹公遣于禁助仁,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把庞德斩了羽又斩将军庞德。接着:梁、郏(音:jiá)、陆浑群盗或遥授羽印号,为之党羽。梁、郏、陆浑是当时三个县,这些县的反叛势力中有的远远地接受关羽所授的官印和官号,支持关羽。这个说三个县很可能只是一种代表,代表当时关羽影响力已经传播很远了。真正拉开他和同时代武将差距的,当然也是拉开他和张辽差距的,是接下来五个字:羽威震华夏。能当得起威震华夏四个字,说明关羽的影响力,已远非一位当世虎将那么有限了。这是首脑级的影响力。也就是曹操、刘备这一级别了。以至于逼得太祖人生头回动了迁都之念。至少在明面儿上,这是已经威胁到魏国的根基了。所以,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动了迁都之念之后的大反转也从反面证明了关羽当时锋芒太甚,接踵而至的几件事儿:1.孙权私通曹操:背后给关羽一刀,于是,2.曹军南下,同时,3.徐晃集中兵力进攻关羽,同时,4.曹仁也进攻关羽,而且,5.后院起火:关将军自家的糜芳和士仁之前出了点差池,关羽告诉他们:“还当治之”——秋后算账。故,这两位又私通了孙权,作为内应。缕一下:上联:关羽北伐,围了曹仁,捉了于禁,斩了庞德,威震华夏,逼得太祖要迁都下联:魏吴私通,曹军南下,吴军偷袭,后院起火,糜芳倒戈,逼得关公走麦城横批:大起大落所以了,关羽是有过首脑级别的影响力的:一己之力,牵动半个魏国资源,又牵动背后整个吴国资源,后院还有自己人开门放狗。这就不是将领所为和所能为的了。而是诸侯级别的存在了。赵云个人战力云遂随从(刘备),为先主主骑。“主骑”,是一个武将职务,负责管理骑兵。公孙瓒派刘备助田楷御袁绍时,赵云负责管理骑兵。长坂坡七进七出,当然只是文学作品,历史上: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保护了后主刘禅和其母甘夫人的人身安全,没有说更多细节了。但曹军南下时的情况,还有一些信息:九月,公(曹操)到新野,琮(刘琮)遂降,备(刘备)走夏口。十二年,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琮(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刘备到宛城前,根本不知道曹操已经南下了。刚到宛城才得知。因此,我猜当时可能是这样:刘备得知消息后,匆忙慌乱,没时间准备,就带着自己人,和刘琮左右,以及大部分荆州人(主要是老百姓),逃亡了。日行十余里,这是刘备的速度。曹操:日行三百余里。在当阳的长坂,撵上了刘备。注意:这时曹操身边并没有大部队,他带的是五千精锐骑兵。刘备便和赵云等数十骑先加速前进,其余人暂时顾不得了,这些人还是以日行十余里的速度走着。再往下看。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破,获庶母。诸葛亮和徐庶在一起,而诸葛亮肯定是一直紧随刘备的。曹军破刘军后,抓住了徐庶母亲,而徐庶和其母,必然不会离得很远,这样才能随时照顾。但曹军杀来,徐庶只能暂放其母,加速赶路。曹军五千精骑,虽然追上了刘备人马,但刘备有十万人跟着,刘备又和主要随从走在最前面,说明当时的情况很混乱。很可能是:曹操一边率军追,一边找刘备和他的主将们(曹操肯定知道刘备在最前面),而刘备“弃妻子”,情况和徐庶母亲类似,曹操能识别出刘备的儿子刘禅和甘夫人的可能性很小。继续。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断后的是张飞,而且只率二十员骑兵。所以张飞不可能走在十余万百姓最后,很可能是走在刘备后面,但与刘备不远。断后,是断刘备之后。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这是长坂之后的事情,孙吴联合抗曹,刘备出兵出力。但他不敢赌上全部兵力,于是给了关羽和张飞两千人的部队。关羽张飞是当时刘备手下的最高将领,他们只统帅两千军马,说明刘备手上兵力充其量不到一万人。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论天下事势。刘备还有时间在长坂和鲁肃坐下来,交谈天下大事。说明并不是一刻不停地走,还能有相对足够的休整。综上,当时的整体情况可能是这样:刘备驻扎樊城。接着,刘备前往樊城东北方的宛城,这个过程中,曹操已经南下了,但刘备不知道。等刘备到了宛城,才知道曹操南下的事,立刻掉头向南。等刘备路过襄阳,曹军估计已经在宛城去襄阳的路上了。等曹军到了襄阳,才知道刘备已经过了襄阳,于是带着五千精兵狂追刘备,一直追到当阳的长坂,才追上。当时的情景:十余万人,数千两辎重,绵延数十里。刘备和主将及主力部队,在最南边带路,后面跟着十多万老百姓,以及极少数保护老百姓的部队。后面这些人,每天走十多里路。这里面,就有刘备等将领的家眷,包括他的儿子和甘夫人,以及徐庶母亲。接着,曹操带着五千精锐骑兵追上老百姓后,刘备和诸葛亮、张飞、赵云快马先行,暂时放下甘夫人和儿子,并且令张飞断后。好了,历史情境还原差不多了,回到主题,那么赵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为什么正史里说刘备抛弃甘夫人和儿子,又说刘备与诸葛亮、赵云等数十人先走,赵云既然和刘备走了,刘备又把甘夫人和儿子抛弃了,那赵云怎么保护刘备儿子和甘夫人呢?我猜是这样:刘备当时可能嘱咐过赵云,让他照顾自己家眷。接着,曹军追来,刘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几个加快走的时候,并不是一起走的,而是刘备自己,或者刘备和诸葛亮等几个文官,走得最快。赵云虽然也加快了速度,但他是跟在刘备后面的,抱着刘备儿子,有可能骑马载着甘夫人。而最后面,是张飞,带着二十个骑兵断后。所以了,历史上的长坂坡一战,可以肯定的有:赵云抱着孩子,带着甘夫人,在曹操五千精骑的追杀下,成功撤走了。这里面肯定少不了与曹军交手,但绝不会像演义描述的那么夸张。故而,历史上,对赵云的个人战力,没有正面描写。但鉴于三国志把他和关张马黄并列,说明他的个人勇武是不会差的。我认为他在五虎将里的个人战力要排最后。理由:关羽有个万军斩颜良镇着,稳坐第一;张飞亚于关羽,这是陈寿说的;马超和关张没有直接比较,除了诸葛亮给关羽说马超不如他,但这更多的是给关羽面子。三国志把他排在张飞后面,黄忠前面,我认为他在个人武勇上,要次于张飞,比黄忠强,况且马超也比黄忠年轻多了;至于黄忠,史书上明白写了他的武勇“冠绝三军”,赵云又排在黄忠后面。所以,结论,历史上的赵云,在个人武力上,也是冠绝三军的存在,但比关张马黄要稍逊一筹。当然了,你可以说,如果张飞也有机会万军斩颜良,如果赵云也有机会威镇定军山,排名也可能发生改变的呀,没错。但历史没有如果,他们就是没有做到这些。所以只能从现实出发去比较。将才帅才有关赵云统兵打仗,正史记载也不多,最详细的一段: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诸葛亮北伐,派赵云和邓芝对抗曹真。曹真兵力比赵云强大,赵云打了败仗,但他聚拢了所有能用到的力量,守住了阵地,不至于大败。兵力不如对手,没有被对手打得大败,这是怎样的统军能力?我认为是中上乘的能力。《三国志》里,最后陈寿对赵云的评价是:赵云强挚壮猛,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挚”字:《礼记·曲礼上》:前有挚兽。《史记·货殖列传》: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也就是凶猛的意思。“爪牙”在古义里是褒义词:《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是一个国家,或一方诸侯中,非常重要的,在打仗时克敌制胜的武将。接着又说,赵云是灌、滕之类的人物。灌是灌婴,滕是夏侯婴。灌婴追随刘邦打天下,在刘邦军中以骁勇著称。被选为骑兵将领(和赵云一样)。率骑兵破魏;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随韩信攻占齐地;深入楚地迭克城邑;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等等。所以灌婴是:在战场上做主力先锋的大将,但主要是打仗,是干具体的事儿的。夏侯婴和他是一类人。赵云也是这类将领。写到这儿,关羽和赵云孰强孰弱,诸位心里该有底了。历史上,论个人勇武,关羽胜过赵云,但他们是一个级别的,不是天壤之别那种;论将才帅才,他们不是一个级别,关羽有诸侯级别的影响力,赵云则是大国一流先锋的那种将军。
《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赵云到底哪个更加厉害
赞马超:西州马孟起,名誉震关中。 信布齐夸勇,关张可并雄。 渭桥施六战,安蜀奏全功。 曹操闻风惧,流芳播远戎。赞赵云:匹马单枪敢独行,摧锋破敌任纵横。 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赵云都是蜀汉五虎大将,都是白马银枪,都是武艺超绝,如果两人相比,孰高孰低?谁又更胜一筹呢?即然要互相比较,就应当以两人的巅峰时期进行对比。 关于马超,民间曾有“一吕二马”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曾经被曹操称之为“不减吕布之勇”。而马超的武力巅峰期无疑是在渭水之战中。头一场先是合杀退于禁,再二十合打跑了张郃,李通出阵,数合之中被马超一枪刺死。在不久后,马超又与许禇二百余合打成平手。 看一下马超的战绩:马超这份战绩表,看起来,战斗次数并不多,但含金量不低。总共参加战斗11次,胜了8次,杀死有名有姓5人,无名者7人,擒拿了1人,平局2次,遭受围殴两次,无一败绩。马超的战斗次数比较少,一来是因为远在西凉,没有太多参与中原地区的征战。二来是马超经历坎坷,全家被杀害。归附刘备后,虽然名份和地位提高了,但少有率兵征战的机会,被雪藏了,没有太多发挥能力,年龄不大就忧郁而死,非常遗憾。再来说说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个非常特殊的战将,他没有一个明显的巅峰期,任何时候都很能打,从年轻时代一真到年近七旬,赵云的战斗力从来没有褪化过,甚至给人感觉有上升的趋势。 赵云不吃任何一种类型的敌将,无论是技术型、力量型还是玩命型的,赵云都不怕,这一点也比较特殊。所以,赵云任何时候的表现都能拿出来进行对比。 看一下赵云的战绩:赵云的成绩表简直是太辉煌了,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任何人能与之相提并论。在三国诸位猛将中,赵云参加战斗次数最多,一共是38次 ;赵云的胜绩最多,共有35次;赵云杀死敌方将领人数最多,有名有姓的是22人(还不包括长坂坡斩杀曹军四十余名将领);赵云受到敌方夹攻或者围殴的次数最多,共有5次; 赵云生擒敌将的数目最多,共活捉了4人;赵云救护主君的次数最多,救公孙瓒1次,救刘备3次,救阿斗2次。赵云和马超有过两个共同对手――许禇和张郃。咱们来分析一下两人在战斗中的不同表现: 一、许禇 赵云对战许禇――1.穰山之战,三十合打成平手;2.穰山之战,许禇、李典、于禁围攻,赵云突围而走。马超对战许禇――1.渭水之战,一百余合打成平手;2.再一百余合战平裸衣许禇; 3.三十余合折断枪杆,互相乱打。从对阵许禇的战斗中,马超和赵云两人的表现基本上是旗鼓相当。他们的武艺肯定要在许禇之上。 二、张郃 赵云对阵张郃――1.穰山之战中,三十合击败张郃;2.长坂坡之战,战十数合,抱阿斗而走; 3.汉水之战,张郃、徐晃不敢应战。马超对阵张郃――1.渭水之战,二十合击败张郃。 如果仅仅从两人对战张郃的回合数上进行对比,马超优于赵云。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客观因素:马超对战张郃之前,与于禁战过回合,体力消耗并不算很大,基本上不应该有什么影响,二十合打跑了张郃。而赵云对战张郃之前,是刚从许禇、于禁和李典等人的包围圈中冲出来,又在路上挑翻了高览,这才遇到张郃,与其对战,三十合打跑了张郃。体力消耗要比马超大得多。 而马超在渭水追击曹操,曹操割须弃袍,马超消耗了不少体力,遇到了曹洪来救驾,双方大战四五十合后,曹洪“气力不加,刀法散乱”,而曹洪的武艺不会高于张郃。按这样的表现,赵云武艺并不在马超之下。结论:如果比较战绩,赵云远远胜于马超。赵云是个适用性很全面的战将,无论正战、乱战、围殴、突围,救火样样都在行。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能维持良好的战斗力,这一点上比关羽、张飞和马超都要强。 如果是临敌阵斗,马超的表现要略好些,他更适合一对一的单挑。
三国初期,张飞曾喊话,要一枪刺死赵云,如果真的两人单挑谁赢
事实上,关于张飞究竟能不能一干掉干掉赵云这个问题,关羽是最有发言权的!张飞扬言刺死赵云张飞扬言刺死赵云的故事,发生在长坂坡之战中!当时荆州百姓听闻曹操率军南下,都想要跟着刘备一起逃,没办法,曹操屠城的名声太吓人了。而刘备这边呢,也比较仁义,不愿意抛弃这些老百姓,所以大家就慢慢悠悠地撤退,最终在新野县被曹军给追上了。当时刘备的兵马并不多,且还有一堆老百姓夹杂在其中,所以根本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很快就被曹军击溃了。见大势已去,刘备只能和张飞等人先行撤离,远离战场。刘备逃走后不久,糜芳也追了上来,并说他看到赵云向相反的方向跑过去了,肯定是投敌了。这一下,张飞的火爆脾气压制不住了,立马破口大骂,说赵云是个贪图富贵,忘恩负义的小人。不过刘备还是比较沉得住气的,他不是非常相信糜芳的说法,毕竟当年赵云抛弃公孙瓒、拒绝袁绍、无视曹操,千里迢迢地找寻刘备,要是赵云真的是个贪图荣华富贵的小人,他完全没必要投靠刘备。糜芳说得言之凿凿,而刘备这边却打死不相信,于是张飞扬言,自己回去查探一下,要是赵云真的投靠曹操了,他直接一枪干掉赵云!原文: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干掉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扬言,他碰到了赵云,就会一干掉死赵云,而刘备却劝阻张飞,让他留个心眼,别杀错了人。揣摩刘备的意思,其实我们会发现,似乎刘备也比较认同,张飞能够一枪干掉赵云,因为要是张飞杀不了赵云,刘备完全没必要叮嘱张飞,多此一举。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张飞真的能够如同他狂言一般,一干掉死赵云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关羽是最有发言权的!刘备虽然和张飞、赵云的关系比较好,虽然比较了解这两人的武功,但他毕竟是主公,不是纯粹的战将,对于武功的评价还是欠缺一点火候,而关羽作为顶级猛将,他应该是非常了解张飞和赵云的水平,通过他的态度,我们应该就能够确定,张飞所说的话,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关羽的态度关羽对于张飞,一直是当作兄弟看待的,他虽然知道张飞武功强,但他也不惧张飞,而且在古城之战中,关羽在面对张飞的突袭时,表现非常优异!当时关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保住了两位嫂子的安全,开开心心地来到古城和张飞相会。殊不知,张飞因为关羽帮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误以为关羽是真心投靠了曹操,所以张飞见到关羽前来时,还以为关羽带人来劝降自己或者捉拿自己了,于是张飞的暴脾气起来了,立马准备趁关羽不注意,直接把他干掉!从张飞的小心思来看,他想用偷袭的干掉关羽,而不是光明正大的和关羽打,说明在他内心深处,他是觉得自己打不赢关羽的。而且从偷袭效果来看,他也并不是关羽的对手!原文:关公望见张飞到来,喜不自胜,付刀与周仓接了,拍马来迎。只见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关公大惊,连忙闪过,便叫:“贤弟何故如此?岂忘了桃园结义耶?”从关羽和张飞的交手情况来看,关羽把青龙偃月刀都扔给了周仓,说明他是毫无防备的,他是真的以为张飞是来迎接他的。而张飞那边,直接将长矛挥向关公,这完全就是一副突袭的打法。不过最终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从“关公大惊,连忙闪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成功地躲过了张飞的突袭!很多人看到这里,直接就略过了,但在本文看来,这句话其实说明的很多东西!一、张飞的突袭能力,并不是很强!每个名将有每个名将的作战特点,关羽擅长突袭作战,经常几个回合就干掉敌将。赵云也是擅长突袭作战,战场中,被他一枪挑落马下的人,非常多,典型的例子便是名将高览,人家可是和许褚打了个不分胜负的猛将,结果被赵云一枪干掉,可见赵云的突袭能力有多强。而放在张飞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张飞这人并不擅长突袭,反而擅长正面堂堂正正的作战,比如他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关羽的闪避能力。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关羽这个人,防箭能力非常差,顶级猛将中,就属他中箭次数最多,被很多人戏称“三国中箭王”,可见关羽的闪避能力是多么的差。然而闪避能力如此之差的关羽,却能够躲过张飞这个顶级猛将的突袭,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年轻的时候闪避能力强?可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他才被人家射中一箭啊!所以说,这只能说张飞的突袭能力太差,他的速度、技巧都比不上其他人!总的说来,我们从张飞突袭关羽,而关羽轻松闪避开这个故事可以发现,张飞的突袭作战能力是比较差的,赵云的突袭作战能力倒是比较强!除此之外,再结合赵云在截江救阿斗这一场景来看,面对东吴的弓箭袭击,赵云能够用枪将箭枝一一挑落,使得箭枝无法近身,这就说明赵云的闪避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至少是强于关羽的!那么连关羽都能够躲开张飞的突袭,赵云会躲不开吗?所以说,张飞扬言要一枪干掉赵云的话语,完全就是在吹牛!他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干掉死赵云,因为他的突袭能力一般般,他突袭作战起来,连关羽都拿不下,而赵云的闪避能力却比关羽强多了,所以说张飞突袭赵云,也是没办法成功的,最终会被赵云轻易闪开!那么既然张飞的突袭能力不行,他擅长的乃是堂堂正正作战,那么在突袭赵云失败以后,他能够堂堂正正地击败赵云,斩杀赵云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仍然可以从关羽的态度来得到答案!马超投降刘备前,在葭萌关和张飞打了一场,两人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他俩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不过当马超投降刘备以后,马超却被赵云的武力给惊呆了!当时刘备正准备款待马超,结果刘璋的打来了,为了不影响刘备的雅兴,赵云请战,前去消灭刘璋的,于是刘备欣然同意。而就在刘备吩咐手下收拾场地,大摆筵席,准备在城楼上一边宴请马超,一边观看赵云作战时,赵云却已经杀敌而回。如此快速地斩将而还,令在场众人都吃惊了。尤其是马超,更是被赵云所折服,原文是这样描述马超的反应的:“马超亦惊,倍加敬重”!当年马超面对张飞,可是非常高傲的,大骂张飞是乡野匹夫,结果面对赵云,马超却倍加敬重,这其实已经足以证明,在马超看来,赵云是比他和张飞更为厉害的!刘备攻打益州时,关羽被留在了荆州,而当他听说刘备收服了马超以后,他顿时表现出了对马超的不满,并写信给刘备,说自己想来益州和马超比武,看看谁更厉害?从关羽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马超是非常不服气的。于是诸葛亮写了一封书信来安抚关羽,而这封书信的内容,便是说马超的武功也就那样,只是和张飞差不多而已,是比不过关羽的。最终,关羽踏实了,放弃了入川和马超比武的打算!因为关羽信了诸葛亮的话,认为马超和张飞的武功是差不多的,都是自己的弟弟!关羽对马超的态度是不服气,而当听说马超的水平也就和张飞差不多时,他又释然了,这说明在关羽看来,张飞是比不上他的。而关羽对赵云的态度,从始至终,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关羽高傲,看不起诸葛亮,看不起黄忠,看不起马超,可他唯独没有看不起赵云,这说明什么?不就说明,关羽认为赵云的武功还是非常不错的吗?也就是说,在关羽的眼中,赵云的实力是不逊色于张飞的,甚至比张飞还要强!既然这样,那么张飞也就不可能一干掉死赵云了,也不可能在堂堂正正的作战中击败赵云了,两人最多打成平手!结语长坂坡之战,张飞扬言要一干掉死赵云,他真行吗?关羽看破不说破!从张飞突袭关羽的操作来看,张飞的突袭能力一般般,远没有关羽赵云强,而赵云的闪避能力又是比关羽更强的,所以说,张飞是不可能一干掉死赵云的!另外,从关羽对张飞、赵云、马超三人的态度来看,赵云的武功绝对不逊色于张飞,所以说张飞根本不可能击败赵云!张飞那句见到赵云,一枪干掉的话,完全就是在吹牛!(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赵云单挑周仓,刺了三枪都没刺死他,换成张飞多少回合能刺死
说起来周仓在《三国演义》中的武艺高低也是一个谜,有可能武艺非常不错,也可能只是一般。周仓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出场的。通过裴元绍之口介绍了周仓板肋虬髯,外貌雄伟,而且两臂有千斤之力,一看就不是凡人,很有两下子的感觉。不过在跟随关羽以后,周仓却一心当一个执鞭随镫的亲随,极少出手,这就导致了他在演义中只有两次表现武艺的机会。这第一次就是关羽和刘备会面前夕,命周仓回卧牛山召集旧部前来汇合。没想到最后周仓带伤而回。关羽一问才知道他回到卧牛山时发现山寨已经被赵云占了,裴元绍也死在赵云枪下。周仓此时还不认识赵云,自然心中不服,所以就去挑战。两人战了数次,周仓身中身中三枪败走。书中并没有提及两人具体交手过程。但是周仓既然数次和赵云交手,前几次肯定没有受伤,而且也打了几个回合。毕竟如果真的第一次打起来就被赵云刺伤,或者是几个回合就败,周仓肯定不敢再去挑战了。如果乐观一点估计,前几次周仓都和赵云打了二十合甚至更多回合才败,而且全身而退。那么周仓的武艺就非常不错了,和张辽、张郃等名将相比,也只是差着一线而已。如果悲观一点估计,周仓只能战上十几合就不敌赵云了,那么对他的评价就要调低一些,和于禁、马岱等人差不多或者更差,只能算二流水平了。当然,周仓力气大,水性好,在特定场合下还是很麻烦的一个对手。后来连庞德都在他手下吃过亏。因此综合看,周仓在演义中虽然不能算非常厉害,不过至少也有二流水准,比一般的杂鱼级武将要强出不少,因此遇到张飞也能坚持一会。而且于禁、马岱在对张飞时都能全身而退,周仓要逃命的话不是太难的事。
《三国演义》卧牛山下关羽若与赵云不认识,真实单挑了是什么结果
按照提问者的思路,我们稍加想象,脑补一下。却说那日刘备众人渐次达于卧牛山。周仓在最前开路,关羽在其后,刘备等人在最后面。关羽正行间,却见周仓从前面狼狈地跑回来,头发散乱,身上血迹斑斑。关羽惊问:“贤弟如何这般模样?"周仓沮丧地朝山那边指了指,说道:启禀将军,那里有一白袍将军,武艺甚是了得,末将与之交手,被他连刺三枪,因此败回!"关羽向来视周仓为心腹,闻听此言勃然大怒,二话没说,拍马提刀,冲向卧牛山下。却见那名白袍将军正骑马悠然佇立于山道傍边。关羽怒喝道:"你是何人,为何伤我爱将?"白袍将微微一笑道:“你又是何人,说话如此无礼?是那个黑脸汉子先来招惹我的!"关羽何等样人,闻此言怒上加怒,拍马舞刀,直取白袍将军。白袍将军不慌不乱,挺枪与关羽战在一处。两人一来一往,大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利在速战速决。之前他斩华雄,颜良,都在十回合之内,之后他战庞德、徐晃,虽都在八十回合开外,但双方都是重武器,体力消耗相当,故久战而能不殆。今天与白袍将战,八十回合未能取胜,他的体力消耗却远远超过了对方。再看那白袍将越战越勇,一条枪使得神出鬼没。似有万片雪花,随风乱舞,又似有千条银蛇,张牙吐信,朝关羽扑来。关羽身经百战,天生神勇,尽管赵云枪如急风骤雨,也能应付自如,未落下风,但毕竟刀沉于枪,渐渐地,身上却也渗出汗来。恰在此时,刘备从后面赶上来,大声喊道:“可是常山赵子龙吗?”那白袍将军听得喊声,闪在一旁,待看清是刘备,急跳下马来,拱手施礼道:"原来是刘皇叔,赵云见礼了!"关羽之前曾听刘备说起过赵云,此时闻赵云之名,也忙跳下马来。刘备与赵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眼里都滚落出泪珠。刘备问:"贤弟如何在此?"赵云简略地说了说与刘备别后的经历,说:"我到处寻找皇叔,不想竞在此相遇。刘备哈哈大笑起来,回身叫过关羽和张飞,指着赵云说:"这就是我常跟你们说的常山赵子龙,快来见礼!"关羽和张飞双双上来施礼。关羽说道:"原来是子龙将军!怨不得呢!我纵横天下十载,向无敌手。今见子龙武艺,才知天外有天!”赵云急忙摆手道:"将军谬奖了。关将军威震华夏,赵云早有耳闻。今日得见,方才心悦诚服!"一旁的张飞大声道:“都是好兄弟,说什么外家话?赶紧上路,回家喝酒!”刘备点头称是,吩咐大家打点行装,重新赶路。大路上烟尘滚滚,马鸣萧萧。刘、关、张、赵四人说说笑笑,四马并辔而行,朝前走去,走向了逐鹿天下的火热战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