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18检视武器是哪个键位
是I键。cod战区武器检视按按键I就能进行检视武器,也就是检视手中的武器。2.或者在游戏屏幕中点击“武器检视”按钮,即可检视武器。3.所谓检视武器,也就是把武器拿着左右转动,查看武器各角度的细节。4.通过检视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中的武器在细节方面的刻画完全以真实武器1比1呈现
戴笠是怎么死的
戴笠之死一直是谜。戴笠是军统的领导人,无论是在世界特工界,还是在特工界,乃至于在国共特工界之中。他的影响力,可以说无人可出其右。不管是中统的徐恩曾,还是76号日伪特工总部的丁默邨、李士群。还是当时的中央特科领导人李K农。在综合影响力上,都是无法望其项背的。最后,连校长都对戴笠感到忌惮。但到戴笠死时,又痛惜道,“雨农不死、大陆不失。”又有人开玩笑说,“十个k农,不如一个雨农”。又有人说,“还是K农厉害,专K雨农”。据公开档案,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极为神秘的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在“第373号”档案中,曾不无醋意地记载道,“他是世界谍报史上,唯一一个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够见到总统的人”。并且还极为详细的描述道,戴笠的晋见,勿需通报,即可直入最戒备森严的书房,而蒋听闻步声,往往不需从文件中抬头,先随口说道“雨农请坐”,而来得也恰是戴笠。反法西斯战争中NO.1之事,是美国的参战。美国的参战,能给纠战中的双方,起了一锤定音的效果。而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正是由戴笠先期转给美国的情报部门。由于西方一贯怀疑情报部门的能力,美国将宝贵的预警情报束之高阁(美国还其他隐秘情报来源,但均忽视此类情报)。4天后,惨烈的事实,教训了美国人,美国随即怒不可遏地参战。此后,别说是美国情报部门,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向的情报部门表示了敬意。戴笠因此也在世界特工界中,奠定了应有的地位。为此,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向蒋公提出,想见一见这位“最神秘的男人”、特工领导人戴笠,蒋公大概为了继续保持戴笠的“最神秘的男人”的位置,婉拒了罗斯福的邀请,此举令罗斯福感到大惑不解。据军统上海站站长陈恭澍回忆,军统局下辖各类人员30万人。在戴笠的领导下,其触角北伸日本皇宫、南及东南亚,上达高层、下抵上海滩青帮堂会。手下一大堆少将和中将。可他本人职衔只是个少将。而中将军衔,却是死后靠追晋得来的。这种倒挂的情报指挥体系,在各国均不多见。这也算戴笠之迷中的一个。戴笠在期间,尽管为人极为低调,出入神秘。但自史料中查阅,却往往给人以一种春风得意、长袖善舞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溢于泛着陈香的史料文字之上的。也许出于性格上的刻意、也许出于特工天赋的本能,戴笠进入黄埔军校后,对戴春风的本名,并不是特别的喜欢。他似乎更喜爱去做一个颌首低眉、著着蓑衣、戴着斗笠,待命暗缉的锦衣卫。当然,从军校开始,对于别人,是辉煌军旅生涯的开局,而对于戴笠,却是隐入墨夜特工的起始。也许是这种性格上的张扬,与优秀特工所必须的抑制之间的矛盾,既铸就其神出鬼没、跌宕起伏的一生。也铸成了其功高震主、跨界政治的大错。最后撞机岱山、机毁人亡,留给世界一个看不清、道不明的迷案。当今,有一种对其突亡的猜测,是说戴为蒋公暗中所除。戴笠无疑是军统的灵魂,但在戴笠后期史料中的记载,显示他并不安心于军统的工作。戴笠是蒋的左膀右臂,同时,蒋的多疑,也是举世闻名的。面对尾大不掉的军统,面对着“双十协定“中的取消特务机关,严柰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之权一条,面对全社会对特务组织的口诛笔伐。限制戴笠的权力,已势成必然。 因此,戴笠即使再能干,也无法摆脱他背后那个巨大的阴影。而从政治运作的规律来看,猜测戴死于蒋的设局,是有道理的。但蒋在1950年3月17日,其殉职4周年之会议上又说,“雨农不死,大陆不失”,则令这件谜案又扑朔迷离起来。蒋作为近代的政治家,会如此孟浪轻率,想一出是一出。而限制戴笠的权力,办法还是有的,这又何必呢?!还有一种说法,是据沈醉和蒋专机驾驶员衣复恩的回忆,所得出的“技术说”。由于气象条件很差,大雨滂沱、能见度差。专机驾驶冯俊忠出身于广东空军,资历虽深,但飞行天分欠佳,其驾驶的考核长期波动在及格线的边缘。当时处理C-47飞行特情不力,撞岱山,而出了事故。下面简单了解一下,戴笠专机的情况,C-47是美军在二战中的功勋运输机,累计制造1.3万架。42年开始向大量提供,以支持的抗战。该机以其皮实、适航性之好,后来竟成为“驼峰航线”上的主力机型。“驼峰航线”要经常飞越气象常年顶级恶劣的喜马拉雅山,在强烈的气流、恶劣的天气、寒冷的温度、敌机攻击之中,总共为战争的运送了 59万吨的物资。该机在太平洋战争中,曾受到日军中岛隼式战斗机的攻击,隼式机打光了子弹,也对其无可奈何。最后,日军飞行员面对着皮实的C-47,顿生生无可恋之感,遂撞击该机,隼式机碎了机翼坠毁,C-47机舱顶部被撕开大口子,美驾驶员驾机蹒跚飞回了基地。所以,即便在严重损坏的状况下,该机亦可以机腹迫降,道格拉斯公司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该机设计的。在盟军跨越莱因河的“大学行动“战役中,大规模的机群之中,美军出动1700架C-47,顶着大量的高射炮火,不畏地面攻击,运送了两个师进行空降作战。这型飞机就2个最大特点,“适航、抗揍”。美军极为喜爱这款运输机。因此,经大量使用证明,戴笠专机肯定没有问题。并且戴机组对恶劣天气,已有所防范,飞机在起飞时,就故意多加油,以延长留空回旋的时间。那么,问题出在驾驶员技术上?为什么,戴笠要用这款水平不太好的驾驶员。开后门塞进来的?谁开的,蒋开的,戴开的,这也敢开?又是黑幕重重,无以言说。还有一种说法,戴是为军统北平站长马汉三所害。这个偏坊间流传的野史,说得神乎其神,什么孙殿英盗宝、乾隆的九龙宝剑、什么川岛芳子、什么马之刘玉珠,什么定时炸弹,什么马汉三有投敌嫌疑,早已变节等等都出来了。这是一架令世人胆寒的军统首脑专机,有详尽而不厌其烦的驻泊、保卫、检备、航飞的规程。况且,马汉三仅以觉得戴笠会处理他,就毫无理由的先下手为强。这个嫌太于儿戏,就不多写了。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已空虚,为什么盟军不直接攻入东京,占领日本
因为日本国内当时根本不空虚,他们囤积了大量精锐部队,以供最终的本土决战。战争末期的日本,自知时日无多,但他们也很清醒的明白自己的优势——日本是个岛国,地域狭长,地形复杂,还受到海洋季风气候影响,真要决死一战的话,敌军未见就一定能大胜。而且受牛岛满等将领的影响,日军也改变了自己的战略思想,从之前“守土御敌”变成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手段,间接性阻滞敌军侵略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不准备再守着一堆孤岛与盟军玩钉子战术了,而是学习八路军那样,以弱势对强势,以小胜换大胜,以歼灭数量打痛对方。如此,才有了牛岛满在冲绳的布置,他们将整个岛屿化为层层山头,处处堡垒的“杀阵式防线”,像土八路打地道战那样设火力陷阱,把美军放上来送死。比如《钢锯岭》(前田高地)就是这种杀阵的典范,日军不为活着也不为胜利,只为抵抗到最后,然后杀个够本,以血腥的伤亡数字威慑美军。冲绳岛一战,虽然牛岛满连带旗下官兵尽皆玉碎,但也证实了这种战法的合理,巨大的伤亡确实让美军被打痛了,他们不得不停下舔伤,以想出更好的对策,或者下更大的决心。而且当时美军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罗斯福逝世了。1945年4月12日,正当冲绳岛战役刚开打不久,罗斯福因脑溢血倒下,副总统杜鲁门接任,虽然没有为此减慢任何战役的进行,但说毫无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杜鲁门与崇尚援苏援中援世界的的罗斯福不同,杜鲁门更在意自己的票仓和美国“后战争时代”的利益。简而言之,他需要哄好美民,震住欧洲猪队友,与苏联争夺利益。杜鲁门认为战争结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状态,尤其在5月初解决了纳粹德国以后,日本的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战后的美国利益。(冷战时划分阵营的杜鲁门主义就是他搞的)但是,6月21日结束的冲绳岛战役让美国吃了一惊,尽管美军自1945年3月和5月已经对日本进行了连续的大规模燃烧弹轰炸(李梅火攻),连东京在内焚毁日本城市近百,人员伤亡数百万,日本却仍未投降。此时的日本,从海外不断的调兵遣将,他们将一些次等部队填充进精锐部队的壳子中,然后再将调换下来的精锐输送回国,以提高本土的作战能力。再加上本就留在日本的第1总军和第2总军、第5方面军、航空总军、海军,以及疯狂扩充的新编步兵,日本凑齐了足足370万人的正规军,以及2800万的“玉碎挺身队”。当然,当时日薄西山的霓虹已经憋不出什么正经部队了,他们大量的拿孩子、中老年凑数,有的人身高还没1米5,有的却连背都弓了。甚至、疯子、残疾人和女人都不放过,曾经看过篇记载,当时日本四国地区有个师团扩军,居然有女人穿了束胸带混进来参军,换军装的时候才被发现。“挺身队”的民兵就没正规军那么多规矩了,只要是人就就往里塞,但合格的男性基本都被正规军拉走,于是剩下的女人们也不纳什么“千针带”了,不管你大妈大娘还是小媳妇小嫂子失足女,全送去练剑。区别也是有的,大妈大娘们都是“妇人会”,小媳妇小嫂子是“军国之妻”,少女们是“军国少女”。日本人很喜欢用花给她们命名,什么梅兰竹菊樱百合之类都用烂了,日军还恐吓她们,说美军都是西洋鬼畜,见了女人就淌口水,最后全部捏吧捏吧玩死吃掉。当时许多人都缺乏武器,日军便疯狂生产各种凑合式的装备,比如竹子做的爆破筒、拉线的地雷、竹矛、土制枪械、竹竿防空火箭、投石机式的炸药抛射器,弓弩射出去的爆炸箭等等。还有形形的炸弹,有陶制、竹质、木质、瓷质、石质等很多品种,里面装上碎石子当破片,可能比八路军的边区铁疙瘩威力还强些。生产最多的是长矛、军刀、刺刀、匕首,日军出专人传授“本土决战の奥义”,从“铳剑术”到“拳剑术”到“军刀术”,各种强调“一击必杀,甚至还有“米鬼必杀剑”。真的,这中二名字不是我编的,真的有“米鬼必杀剑”,全称“斩込刀法-米鬼必杀剑”,是“国民义勇战斗队”的剑道师笹森顺造设计的,专杀美国人的剑法。总之,日本当时是真的发动了群众,要搞“一亿人玉碎”来着。从法西斯军官到天皇都明白,美军如果杀上来,他们是无论如何都要死的,那还不如血战到底。美军也组织了一个疯狂的登陆计划,叫“没落行动”,其中包含了好几个子行动,能从海南岛一直打到九州岛,先切下九州岛让盟军登陆,然后再大军涌上去与来个杀翻天。如果真的执行了,这可能是一场远比苏联打柏林还疯狂的大战,日本将真正成为一片焦土。但杜鲁门始终对没落行动有些介怀,这个行动过于巨大,花钱无底洞一样,死的人也肯定比硫磺岛、冲绳岛多。而且美军的猪队友们也都不齐心了,报名沾光哼哼的抢,真要上那还是美军顶前面。更别提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苏联,按照罗斯福时代的协议,美军是要让出北海道给苏联占领的。杜鲁门不想让北海道给苏联,亦不愿意盟军的猪队友协防,更不想多花钱多死人,他的选票还没着落呢。所以,等曼哈顿工程的几个负责人跑来一煽呼,杜鲁门就下了使用的决心,美国很快就在托立尼提沙漠里引爆了第一个。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接到了试验成功的消息,但只有限度的告诉了丘吉尔,他在会议上对斯大林隐晦的提出美国有种很厉害的炸弹,斯大林不明所以,只平静的说:“希望用他们好好的打日本”。杜鲁门事后给曼哈顿工程方面打,要求尽快完成的部署,要“立即加快工作”。他还表示:“希望这能让苏联人变得更好交流”。就这样,超大规模一波莽的“没落行动”成了最后的压轴方案,美军准备等用完再登陆日本,反正有超级炸弹在手里,不丢白不丢。正好,日本方面对波茨坦公告给出的回应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默杀.jpg”,于是“小男孩”砸广岛上了。苏联得到情报,明白日本可能要扛不住了,于是将来求助“斡旋”的日本大使佐藤忽悠了大半夜,在当夜0点发动了华西列夫斯基等人早已准备好的大军,揪住关东军就往死里踩。美军于是在当天上午再次出动轰炸机群,投下了“胖子”,将长崎夷为平地。日本一看撑不下去了,又得到美国方面可以留住天皇体制的意向表态,便就坡下驴,卖掉那些军人投降。这还带来了一场危险的兵变,但未能成功,事后曾在长沙会战任指挥官的日本陆相阿南惟几愤恨的,连介错都没要。于是,美军上岸后,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恭顺的日本,没有玉碎冲锋,没有挑着炸药包的疯子,也没有用“米鬼必杀剑”的女人,只有马杀鸡和三温暖,以及警视厅慰安所里温柔的“特别女子从业员。”
清朝九门提督和直隶总督谁更牛
直隶总督比九门提督要牛很多。除了品级相差无几,实际直隶总督完全是超越九门提督的人物。九门提督是京城卫戍部队的统领人物,嘉庆之前为正二品,嘉庆之后升为从一品。而直隶总督定品级为二品,但是一般都会加尚书衔,所以一般为从一品。从这可以看出依照品级来说,两者不相上下。 职能和权力而言,直隶总督要比九门提督牛太多了。九门提督负责皇宫的卫戍职责,常年保持3万人左右,但是一般皇宫没有什么重大事情,所以也就给他分配了点其他的职责;负责北京城的治安和消防任务,担任一下仪仗队等等。实际职责也就成为了北京城的警卫部门。直隶总督可就不一样了,直隶总督是天下督抚之首。管辖河北大部分、还有京津两地和山东一部分。总管了这些地方的军政民务,又因为其靠近中枢,所以堪称是清朝第一封疆大吏,因为直隶地处京畿重地,担负着京城和中央的安全,还有保障工作,所以可以说直隶总督要兵有兵,要权有权。九门提督可以说是北京保卫部门。和直隶总督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概念的人物。尤其到了清朝后期,直隶总督的权利甚至有超越皇权的实力,像是李鸿章和袁世凯都曾经担任过直隶总督。
战争中,北平陷落后日本都做了什么
1937年7月29日第二十九军撤离平津,北平沦陷。从这天起,北平升起膏药旗,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那么,北平陷落之后,日本在这里都干了些什么?建立伪幅员辽阔,日本兵力少且存在语言障碍,只能采用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植对北平进行统治。在日本侵占华北后,一贯实行这样的政策。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每占领一地,即着手、扶植及分子,建立伪。”7 月 30 日,以江朝宗为会长的“北平维持会”在怀仁堂成立,不用说这是一个傀儡。真正说了算的,是以小泽开策等日本人为首的顾问团。8月20日,北平市维持会会长江朝宗任伪北平市市长。9月22日,日伪成立“平津地方治安维持会联合会”。10月12日,日伪改北平为北京。1938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陷落。日本决定迅即成立华北新,以取代合法的南京国民,填补华北权力真空。12月14日,在日寇操纵下,伪“中华临时”在居仁堂宣告成立。伪的委员包括:王克敏、汤尔和、董康、王揖唐、朱深、江朝宗、高凌霨、齐燮元等。他们照搬欧美三权分立制度,实行总统制,分别设立行政、议政、司法三个委员会,定“北京”为“首都”,继续沿用中华年号。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国民"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下属各部改称总署,原各部负责人改称督办,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疯狂移民为了巩固其统治,向移民,一直是日本侵略者的既定方针。早在1906年,日本就开始策划向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来华日本人以通商口岸或者东北为跳板,逐步向华北渗透,以各种职业为掩护的日本间谍、日本浪人进入北京。日本占领北平之后,后,日本占领东北,开始大规模向东北移民,进行殖民统治。同时,日本将侵略目标投向了华北地区,开发华北。“第一,原料供给便利,第二,煤炭供给丰富,第三,是日本向华北移民可以顺利进行”、日本移民局在宣上赫然写着:“开发!开发!华北是我们的生命线!华北是帝国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开发华北啊!”后,日本开始推行“华北政策”,华北的活动甚嚣尘上,华北日侨逐渐增长。日本实行“奖励移民”政策,宣称“要向河北各省地移日籍10万户至30万户”,之后又将该计划增至“5年移民华北200万户”。北平作为华北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日本人的到来。据当时报纸报道,“平津道上,据人说颇有‘’前南满铁道的‘风味’,天津到北平的火车上‘友邦’人士占了大半”,且“不独火车上如此,你去颐和园、北海、中山公园,那一处的泥地上,不是满印着木屐的痕迹”。1935年11月25日在日军的唆使下殷汝耕在通县(现通州区,战争时期隶属河北省)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大量日本浪人、商人进入冀东地区,、贩毒、刺探情报。1935年4月通县的日本侨民人数为0,1936年8月则达82人,至1937年已达290人。与此同时,北平的日本侨民也快速增加。北平1935年4月底,日本侨民为1661人,1936年底则为4478人,一年多时间里,人数增加2.7倍。1937年12月,北平日本侨民1584户、4647人。1938年12月底,日本侨民达10371户,26072人。1939年12月底,达16672户,45416人。为解决激增人口的居住问题,日伪还划定了西郊“新市区”专供日本侨民居住。1943年1月,北平日本侨民数量达到峰值109449人,是1937年的23倍。北平日本侨民数量不断增加,在华北城市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沿海城市青岛、天津。日本侨民有不少守法的,但是更多的却是为非作歹的。很多日本人在北平以各种身份为掩护,刺探情报、物品、贩卖毒品。日本统治北平,给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毒品。仅1939年一年,北平市就消费烟4731313两,全市经常吸食者约9.7万人,间或吸者11万人,合计20.7万人,约占当时北平156万人口的13%,许多人因此而倾家荡产,或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至1939年,北平已成为、等系列毒品的生产中心之一,1938年,北平有烟土批发店107家、零售店231家。到1942年为止,增加到1800家。烟毒泛滥,严重侵害了北平身心,他们的意志。1939年原北平东方饭店韩国经理车阴轩直言不讳地说:“大日本帝国的意图是要求我们通力合作,要让所有的北平人都抽上白面儿,使他们的体力慢慢衰退,意志消沉,成为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废物,真正变成坐以待毙的亡国奴。”日本学者江口圭一也一针见血地说:“近代以来日本以销售毒品为侵略的手段,使人的价值系统为之混乱,良心为之而变成无耻,以供日人之驱策。”文化侵略和破坏日本侵略军侵占北平后,就不断展开文化侵略和渗透工作。其中包括,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留学派遣等培养和塑造顺民;通过建立宣传组织机构,控制通讯社,报纸杂志出版社,广播电台等媒体,粉饰侵略战争,美化殖民统治;通过派遣日本文字工作者,利用沦陷区文人创作美化殖民统治的文学作品,纵容文学的泛滥来消磨沦陷区民众的反抗意识。通过电影,音乐,美术,戏剧等各种文艺宣传手段服务侵华战争.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对于宣传三义、主义的书籍疯狂查禁,书店里的此类书籍不能摆放,违者罚款。日军还曾先后两次到故宫太庙图书馆检查。第一次是1938年6月,运走新书、杂志并撕毁10985册,还下令将报纸搬到指定空屋封存,将图书馆负责人带走,拘留两天后才释放。第二次是1939年3月,拿走杂志37册。根据故宫方面的报告,这些新书、杂志,主要是因为宣传三义、马克思主义。在日伪的统治下,北平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谓百业萧条。市场上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即使是跟日本人合作的“公务员”,生活得也不轻松。以一个中等科员来说,在1944年上半年,一个月加上补贴可以拿到240元。但当时的房租均价是30元到40元,一尺布要10余元,一袋面则要200余元。一个科员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温饱。1939年,科员的工资跟1936年比涨了近一倍,但同时粮食涨了30多倍,布匹涨了100多倍。对于北平人来说,当亡国奴的日子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