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是功还是过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的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能不能说这是隋炀帝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应当说,大运河的开凿是顺应社会需要的,开凿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南北商业交通的往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这项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隋炀帝这个成绩是应当肯定的。
但是同时应当看到,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的大量生命财产。由于隋王朝残酷的役使,在大运河的中上段通济渠的修建时,丁役死亡达三分之二。唐末有人曾为此写了一篇讽喻小说《开河记》,记载说,当时运河沿岸人们视隋王朝运河总监工麻叔谋为凶神恶煞,望风生畏,至于恐吓小儿,亦常用“麻胡指麻叔谋来”之语。
据统计,隋炀帝大业年间用于开运河的民工,全数达360万人以上,如果加上运输粮食的妇人老幼,以及监工、队长之类,则更达到543万余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必然严重地损害当时的正常农业生产。
因此,早在公元608年开大运河北段永济渠时,即已经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从上述这些史实来分析,隋炀帝开运河又应当看做他的之一。
另外,还应当对隋炀帝开运河的动机作一番全面的分析。固然他开大运河,有为从政治和经济上巩固隋王朝在东南方面统治的打算。但是,隋炀帝开凿运河的重要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优游享乐。
他在做皇帝前,曾久任扬州总管,驻扎江都,对江南的富庶,六朝的豪华,早已垂涎三尺,因此在运河的中段通济渠和邗沟,在公元605年一经开成后,立即迫不及待地巡幸江都。
隋炀帝游江都仪仗之盛,排场之豪华,旷古未有。巡游的行列,大小船只数千艘,挽船工达万人,极尽奢侈之能事,刮尽了民间的膏血。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
诸葛亮周瑜在同一家公司谁会混的更好
- 谢谢邀情!诸葛亮与周瑜在同一家公司,凭诸葛亮的忠诚智慧,经天纬地的文滔武略与周瑜的果敢担当,器识英伟,极有可能英雄惺惺相惜,演出史无前列的將相和,平天下的流传千古的佳话。
- 以诸葛亮对公司(老总刘备)无比的忠诚,对周瑜这个相貌堂堂,风流倜傥,少年就能拉起队伍勤王的英雄,自是另眼相看,悉心栽培,周瑜虽然有点少年得志,眼里看不上很多人,刚到公司时,心高气傲,对所分配的任务,就轻架熟,轻松的完成。还解了公司一时之困,一时风光无两,所以就更洋洋得意起来。诸葛亮看在眼里,用计把周瑜的傲气在一次小事上让周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看看,诸葛亮在公司的能量与布局,看到自己的心胸狭窄,认识到自己不足。在诸葛孔明的巨大能量,(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书法家,发明家)与巨大的感召力面前,与诸葛亮同心同德,步伐一致,使公司的各项攻成略地,抢占市场,绞灭对手的目标得以实现。周瑜在公司诸次的商战中,得以脱颖而出,成为执行力最强的推广销售冠军。被老总视为与诸葛孔明一样重要的左膀右臂。
诸葛亮与周瑜一文一武两个人才,风云际会,珠联璧合,很快把公司送上世界十强的宝座。
诸葛亮多次北伐, 为何不占领长安
老陈以为,诸葛先生不是不想占领长安,而是想吃白蒸馍,实在没钱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啥这么说呢?
老话说,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大的馍。不管是经济上、军事上、包括人口等,三国之中,蜀国处于绝对劣势。诸葛先生想占领长安?这不过是白日做梦,只能想想而已。
至于说诸葛先生六出岐山,事实上不过是以攻为守,政治需要而己。凭蜀国的力量,想一统全国?诸葛先生没有那么傻!
对吧?
假如你穿越到了三国时期,给你七十万大军,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有点儿异想天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尚不足八百万,何来的七十万大军?是在三国游戏中吧?权且穿越过去能有七十万大军,那么我该怎么做呢?首先得找块落脚的地方,那就是根据地。既然是穿越到了三国时期,那么当然三国已鼎立了,魏蜀吴各自成势,那就权当是三国初期吧。我带这七十万大军应到哪里找落脚之地呢?
如果自己想成事,不仿先将目光投到势力最薄弱的辽东。这里是公孙家族的地盘,兵寡民少,可先指挥大军攻占辽东,擒斩公孙康,稳定局势,发展经济。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七十万人的吃饭是当前最大问题,那就实行军屯,让二十万人解甲归田,开荒种地,保障军需。再抽十万人马防守西北边疆,抽十万巩固辽东内地及都城治安,抽三十万重兵把守南部关口,治军备战,修关隘,严斥侯,以备曹魏。同时制定各种奖励耕织政策和招贤纳士政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强兵。与东吴、蜀汉、匈奴结成友好关系,联合共同对付曹魏。当曹丕死,曹睿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积极响应诸葛亮北伐,出兵曹魏北部边塞,用大军二十万,进占曹魏河北一些地方,让曹魏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后更是以恢复汉室的名义,联合蜀汉、东吴,三面进攻曹魏,相信曹魏必将抵敌不住,主动提出求和,在这种形势下,逼迫曹魏割地,占居河北大片土地。在此期间,孙权必过江占领河肥地,诸葛亮必占据陇右地,如此曹魏大势已去,灭曹魏只在眼前。在此曹魏危局之时,逼曹魏去帝号,恢复汉献帝称号,进而支持曹魏伐吴拒蜀,在三国混战疲惫不堪之机,灭曹魏,吞东吴,并巴蜀,一统天下,重复大汉光辉,自己也可建不世之功勋,光耀史策后世。如果自己不想成事,就将这七十万大军,要么投靠曹魏,要么投靠蜀汉,省去世事纷争,不问鹿死何人,只博得个封妻荫子,做一个士宦大家,安享富贵,岂不美哉!也算是不白穿越一回三国吧。
穷入富会适应得很快,富入穷则会很难适应。此类问题恐怕只有在游戏中出现,如果真能穿越三国,七十万大军是绝对不会拥有的,就当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悽惨状况,就当时的生活条件,会让你生不如死,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有你号哭痛心疾首的。因此,还是安心于现世吧,不要因为玩了几天三国,就对三国生活羡慕得不要不要的,真的到了三国时代,今天的人们,恐怕谁都难以适应。